一直想写游记,把这些年去过的佛教圣地记录下来。十年间,到过大漠中的精绝遗迹,看过夜色中寂寥的敦煌,曾一次次在京都东寺的十一面观音前顿首,也曾在繁星之下藏地山坳中的金顶大殿中诵经跨年。一幕幕,一件件,如今回想起来,或有感伤,或有欣喜。悲欢交织在一起,便像这两千多年的佛教史,一时群英辈出,一时又消亡不现。诸行无常,正是佛陀为我们开示的第一法印。
那么,第一篇游记,便从一个已经归于无常的佛教故国说起吧。在南海之南,曾有一个佛国,名曰“室利佛逝”,意为吉祥尊胜(Śrīvijaya)。此地盛产黄金,故又被称为“金洲(Suvarṇa-dvīpa)”。曾经东晋法显从印度归来时经过一国,名为“耶婆提”,据说便是室利佛逝的前身。唐代时,义净三藏曾在此地住了三年。北宋初年,阿底峡尊者于此追随金洲大师学习十二年,后被迎请至藏地开创西藏佛教的后弘期。此后随着和爪哇国的连年战争、伊斯兰教的传入、荷兰人的入侵,这个曾经的佛教圣地逐渐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。她的故土抛弃了佛教,成为了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。如今这个国家,叫做印度尼西亚。
飞机从北京跨越赤道,来到印尼的首都雅加达。这是个即将被“遗弃”的首都,由于社会与自然压力过大,四年后印尼的首都将迁至东加里曼丹。
图1:一下飞机,便见佛塔
虽然印尼是世俗国家,但人口中有超过85%的人信仰伊斯兰教,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伊斯兰教国家。在这样一个绿色的国都,第一天吃午饭时竟然在一座偌大的佛教寺院对面,实是缘起殊胜。
图2:雅加达广法寺
想要了解印尼的佛教遗存,首先要去国家博物馆。这里收藏了从爪哇岛及苏门答腊岛上发掘出来的众多佛教造像,时间跨度从9世纪到15世纪。
图3:印尼国家博物馆一楼塑像展厅
这两个岛上,曾有一个叫做“山帝家族”(Sailendra)的世系,在八九世纪时统治爪哇岛,建立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佛寺——婆罗浮屠。他们后又来到苏门答腊,接续了室利佛逝的统治直至十五世纪。这个家族中有众多王室成员出家,并接受了大乘佛教中密宗的教法,又经由阿底峡的造访,将众多密法与造像传播到了藏地。因而在这里,我们能看到许多与西藏佛像类似的造像。图4这尊发现于中爪哇地区的俱毗罗/黄财神(Kubera/Jambhara)便是一例。
图4:中爪哇出土的俱毗罗/黄财神铜像(8-9世纪)
图5:黄财神石像(9世纪),手中的吐宝貂栩栩如生
此外,在这里还发现了众多的不空绢索观音(Amoghapāśa)像。图6是一尊爪哇王送给室利佛逝王的不空绢索。其中主尊是八臂不空绢索,四尊随侍眷属从左至右依次是度母(持花)、善财童子(持经函)、马头明王(持杖)、颦眉天女(四臂持瓶)。下方石座上刻有七政宝(从左至右:马宝、轮宝、女宝、珠宝、臣宝、军宝、象宝)。
图6:八臂不空绢索(爪哇,13世纪)
而在藏地,也有同样的不空绢索形象。1810年,第七世班禅在蒙古地区广传“修法宝源”。灌顶所用的唐卡中不空绢索的形象、持物与爪哇的不空绢索像基本一致(图7)。
图7:修法宝源唐卡中的不空绢索(西藏,19世纪)
图8:另一尊不空绢索眷属中的善财童子像(印尼,13世纪),手臂中持有经函。主尊不空绢索已佚。
观音信仰在此地十分盛行。既有二臂莲花手观音,也有四臂世间自在观音。
图9:四臂世间自在观音(爪哇,8-9世纪)
除了胎藏界(事部)本尊,此处还有金刚界(瑜伽部)五方佛和四佛母的造像。
图10:五方佛中南方宝生佛(爪哇,13世纪),背光铭文为:bharāla ratnasambhava
图11:四佛母中的佛眼佛母(爪哇,13世纪),背光铭文为:bharālī locanā
在苏门答腊的占碑地区,还发现了一尊高大的二臂大威德像。占碑为古代室利佛逝的首都,是本次行程的最终目的地。关于占碑的故事,我们以后再说。
图12:一面二臂大威德金刚(Bhairava,苏门答腊,13世纪)
这一次出行,前两天基本在雅加达的博物馆中度过。其中第二天的早上,我为大家做了一场关于“室利佛逝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与佛教”的讲座,算是抛转引玉,为大家接下来的行程做个铺垫。
图13 印尼国家博物馆
古代以苏门答腊岛为核心的室利佛逝是沟通东西方的要冲之地。宋代《岭外代答》有云:
东自阇婆诸国,西自大食、故临诸国,无不由其境而入中国者。
此处除了有佛教的影响,亦有印度教的深厚影响。这些影响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古代室利佛逝与爪哇的特殊文化。当时过境迁,这些文化封存于断壁残垣的庙宇中、断头残臂的石像中,以及斑驳而难以辨认的铭文中时,当这里本地的居民已经抛弃了祖先的信仰时,我们这些“外来人”,又该如何思如何想呢?
外事妆彩咸归坏,内身衰变亦同然,
唯有胜法不灭亡,诸有智人应善察。
——《佛说无常经》
未完待续。
*图中佛像均藏于印尼雅加达国家博物馆。
下期预告:婆罗浮屠三寺——胎藏与金刚的交辉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