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次,梵文为主
第23次,藏文为主
佛教四部宗义中,有部、经部、唯识,这三种宗义被称为实事师(dravyavādin),或者叫实在论者。实事师的宗义有个特点,就是承认“胜义实有”:有部承认“不可再分、不可分析”的75种实有法,经部承认“胜义有功能”的实有法,唯识承认“依他起性、圆成实性”是实有。
中观自续派虽然不是实事师,但也可以称为“自性论师(svabhāvavādin)”,因为虽然他们不承认任何一种形式的“胜义实有”,但仍然承认“世俗法有自性”。
因此以上这些宗义,他们的内在逻辑都是“假必依实”:即任何一个假立的法,都必须要有一个实有法作为假立的基础。
然而中观应成派从月称开始就很清楚地阐明:一切假立无需实有法作为基础。并且证明从佛经乃至龙树、提婆、佛护论师,皆如此承认。
正因为世俗法没有实有的基础,因此世俗法的建立是不需要通过理智进行观察的。比如世俗上可以有“张三”,但此假立的张三是不需要去观察他存在的基础的。因为一旦你去观察“究竟张三的身体是张三呢,还是张三的精神是张三呢”的时候,你就会发现,身体也不是张三,精神也不是张三,而除了张三的身体和精神以外,也没有独立存在的张三。当这样通过理智去观察的时候,张三的实在性就被消解了,这就是“胜义上无张三”,但世俗假立的张三仍然存在,因为本身就是假的,是不需要通过理智去判定的。
所以月称在《中观明句释》中说:
世间名言中,不入如此观察故。又世间事不由观察而有故。正如离于色等,所察之我无有,然由世间世俗,此[我]依于五蕴而有。……如是,此即世俗,唯由相互观待而成立[之理],而建立此[世俗]成立。是为众师所说。
有些人认为,中观派说胜义无自性,世俗也无自性,那是不是中观派认为什么都没有?
并非如此。正因为世俗法无需理智观察,所以世俗法才得以存在:世俗法的存在方式是“唯名言假立”,无需理智观察来证明其存在,也不由理智观察去破除其存在。所以,有些人认为“中观应成派只破不立”,这是大错特错。月称说:
唯颠倒所得自体实有之世俗,是欲求解脱者能引善根聚之因,乃至彼等未证真实之间,皆如是安住。……我精于安立世俗故,唯住世俗品,而以余道理遮止[汝]为遣一分世俗所立种种余理。我如世间长者,唯遮汝游离于世间轨则之外,而非遮止世俗。
月称非常明确地说道:1.自己精通于安立世俗,2.破自性有、破胜义有并不遮止世俗。
因此,中观应成派的特法“世俗有胜义无”,远绍于佛陀、龙树,近光于月称、寂天,最终于雪域甘丹山派阐释入微、弘扬广大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