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论》归敬颂中的śiva一词,鸠摩罗什与月称有不同的理解。
鸠摩罗什将其译为“善”,意指缘起是善的、吉祥的。
而月称则说:
此中,心、心所法亦不转起,能知所知之名言止息故,生、老死等苦恼尽舍,故名“寂静(śiva)”。
由此可以看出,月称认为这个词是止息、寂静的意思。藏译ཞི་བ་也同样是这个意思。
此外,归敬颂第一句的顺序汉译与梵文也不相同。汉译以“不生”起始,而梵文以“不灭”起始。月称专门解释了这个问题:
问:一般说先生后灭,为什么这里先说“不灭”?
答:生灭的顺序是不一定的。如果一定先生才灭的话,那么就会有两个过失:
1.如果有“生”才有“灭”,那么“生”存在的时候,“灭”就不能存在,因为因果不能同时。所以只要“生”存在,就不会有“灭”。这样的话“生”就是永恒的,就永远不会灭。
2.会出现第一个“生”,在它之前并没有“灭”的存在,因此这个“生”就是第一因。而佛教是反对有第一因的存在的。
所以月称在这里引用了《中论》11.3来回答这个问题:
若使先有生,后有老死者,1.生当无老死,2.不死亦当生。
但是,一般人还是会认为先有生才有灭,所以这里龙树在下文中还是先解释了“不生”,如果理解了“不生”,那么自然就能理解“不灭”。
龙树说:
任何一种事物,在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,都不会从自生起、不会从他生起、不会从自他二者生起,不会没有原因而生起。(1.1)
佛护论师对此解释说,任何一种事物,都不能从自己生起,因为这样会有两个过失:
1.一个事物从自己产生,这是没有意义的。因为他自己已经存在了,而“生起”“产生”,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。
2.如果一个事物能从自己产生,那就说明他自己是他自己产生的条件。那么就应该会有无数个他自己,因为产生的条件已经具备了。
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解释。然而清辩论师对此不以为然。他认为佛护论师的解释存在着三大问题:
1.佛护没有给出完整的因明论式。他只提出了结论(宗),没有给出正因和譬喻。
2.佛护没有驳斥“持这种错误观点的人(胜论派)对佛护提出的责难”。
3.佛护的这种说法,是与其“宗义”相违的。
对于清辩提出的三大问题,月称将在下文逐一批判。
コメン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