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般灯

为什么有些佛经说“有”,有些佛经说“无”?(《中论·明句释》梵藏对读及汉译(第13次))

龙树菩萨在《中论》中说:


不生亦不灭,不常亦不断,

不一亦不异,不来亦不出。

能说是因缘,善灭诸戏论,

我稽首礼佛,诸说中第一。


有些人认为:这说的不对啊,佛经里明明说有生又有灭,怎么是不生亦不灭呢?

比如佛经里说:

“无明缘行……无明灭则行灭……”


又说:


“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,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”(《大般涅槃经》)


这不就说有生有灭吗?

佛经里又说:

“如来说一正法,一切众生皆仰食存。”(《长阿含经》)

“有二妙法拥护世间。云何为二法?所谓有惭、有愧也。”(《增一阿含经》)


这不就说有一有异吗?


佛经里又说:

“念彼众生如织机相锁,如蕴蔓草,多有调乱,怱怱喧閙,从此世至彼世,从彼世至此世,往来不能出过生死。”(《中阿含经》)


这不就说有来有去吗?


这些佛经里的话,难道和龙树说的不矛盾吗?

月称对此回答:

恰恰因为有些佛经说有生有灭,有些佛经说不生不灭,所以龙树菩萨为了辨别他们究竟是“了义经”还是“不了义经”,才造了这部伟大的《中论》。

因为佛陀为众生讲法,有些时候,是观待于圣者智慧的对境“空性”而讲授的,有些时候是不观待于空性,仅观待于“世俗”而讲授的,所以会有所不同。

比如佛经里也说:


“比丘!此解脱住真谛,得不移动,真谛者,谓如法也,妄言者,谓虚妄法。比丘!成就彼第一真谛处。”(《中阿含经》)


又说:

“沫聚喻于色,痛如水中泡,

想譬热时炎,行为若芭蕉,

夫幻喻如识。诸佛若说此,

知五阴如此,比丘宜精勤。

是以当昼夜,自觉念正智,

受行寂灭道,行除最安乐。”

(《五阴譬喻经》)


这些都是讲“第一义谛”“胜义谛”“空性”的,在这些佛经中说五蕴一切有为法皆是虚妄,而空性才是真实。这种讲“空”的,讲“不生不灭”的佛经,就是“了义经”。而讲“有”的,讲“有生有灭”的佛经,就是“不了义经”。

那么,具体如何分别“了义”和“不了义”呢?且听下回分解。

2 次查看0 則留言
文章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