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般灯

什么是“分位缘起”?梵文佛典选读第二讲【缘起2】



缘起,在佛教的不同宗义中有不同的理解方式。有部,或“毗婆沙师”认为,对十二缘起的正确理解方式应该是“分位缘起”。所谓“分位缘起”,是说在三世之中,将人的不同状态分为十二个阶段,而十二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是具足五蕴的,在每个阶段中有一个缘起支是最为主要的,因此以最主要的这一支来命名该阶段。


举例来说:


在过去世中,张三有众多无明烦恼,那就把这一阶段称为“无明(1)”。由于无明,张三造了很多业,就把这一阶段称为“行(2)”。


在现在世中,张三由于过去的业力,现在来投胎,中阴与刚入胎的阶段,识的力量最大,所以把这一阶段称为“识(3)”。胎内五位的阶段,身体成肉团的状态,名色的力量最大,所以把这一阶段称为“名色(4)”。胎内身体逐渐长出了四肢,也就具备了眼耳鼻舌身意,所以把这一阶段称为“六入(5)”。刚出生时,六处接触到了外界的六境,所以把这一阶段称为“触(6)”。童年时,对外界的苦乐等感受最为强烈,所以把这一阶段称为“受(7)”。青年时,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开始追求,爱欲烦恼最为强烈,所谓称为“爱(8)”。壮年时,以造集种种业为主,所以称为“取(9)”。老年时,以领受种种苦果为主,所以称为“有(10)”。


在未来时中,张三由于过去的业力,再次投生,所以叫“生(11)”。由于烦恼和业的力量,张三再次衰老死亡,所以叫“老死(12)”。


在这个理论中,“无明”“行”“识”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,他们都是五蕴的一部分,只是作为该阶段中五蕴里最显著的一支而被突显出来。


经部则是反对这种说法的。经部认为,十二缘起中的每一支,指的就是其本身。比如“无明”支,指的就是无明本身,而不包含其他的五蕴。在上一讲的末尾和这一讲中,有部和经部主要就在辩论这个问题。

3 次查看0 則留言
文章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