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般灯

“波罗蜜多”词源异释略考

这篇文章其实是个旧文。最早写于2011年,是一篇课程作业。写完之后虽然比较满意,但是一直没有发表。去年由于种种机缘,把这篇文章找出来,重新校改、投稿。校改的过程中利用了当时尚未出版的《入中论》梵文校本(现已出版),由此特别感谢李学竹老师。月称、胜喜和金洲法称对于“波罗蜜多”的解释是过去的学者没有关注到的,这篇文章能讨论他们所谈及的内容,得益于新写本、新材料的发现。而这些新的材料,同时也证明了我十年前提出的老结论:佛教中对“波罗蜜多”一词的解读是带有强烈的宗派性的。不只是“波罗蜜多”,佛教中许多重要名词在不同的宗义中都有不同的解释;如果不能明晰这些不同的阐释方式,而将其混为一谈的话,则不会对佛教整体思想有清楚的认识。


发表于《佛学研究》2021年第二期


内容摘要

本文综合了梵、巴、藏、汉资料,分析了代表各种主要佛教传统的文献中对pāramitā一词的不同论述,归纳出pāramitā可能有三种词源学解释,即“到彼岸”义(pāram-itā)、“最胜”义(pārami-tā)和“到最胜”义(pāram-i-tā),并指出对于“波罗蜜多”这一特定词语的解释有一定的宗宗派继承性,即中观学派倾向于前一种“到彼岸”的解释,瑜伽行派倾向于第二种“最胜”义的解释,而瑜伽行中观则将而二派观点融合成为第三种“到最胜”义的解释。


关键词:波罗蜜多 到彼岸 最胜
















7 次查看0 則留言
文章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