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般灯

“众生本来是佛”吗:《中论·明句释》梵藏对读及汉译(第7次)


不想看复杂辩论的话可以直接看最后一段。

前文月称通过三个理由反驳了清辩所提出的“佛护没有给出正因和譬喻”的错误,总结来说就是三点:

  1. 中观派不应该承认“自续比度”,所以没有必要给出基于“自续比度”的正因和譬喻。

  2. 对于有些不讲理的人来说,即使给出正因和譬喻也没有用。

  3. 如果仅仅作为反驳用的正因和譬喻(非自续比度的),那么实际佛护是给出了的。


而后,月称进一步反驳清辩提出了“佛护的第二个错误”,即“佛护没有驳斥对方对自己提出的责难”。

前文中数论对佛护提出两种责难:

  1. 如果你说的“不自生”,是不从“作为果的自身”所生的话,那我们也承认,所以你提出的命题只不过是“证明已经被证明的结论”。

  2. 如果你说的“不自生”,是不从“作为因的自身”所生的话,那这个理由是“矛盾因”,因为一切存在都必须依靠“作为因的自身”才能出生。

月称对此回答:

首先,如果是已经存在的、你能看到的瓶子,那么它不需要再次出生,这一点你也是承认的。

第二,如果是你说的“处于因位的瓶子”,即“目前尚未显现,但具备瓶子的能力”的那种瓶子,那么

  1. 我们认为这种瓶子不需要出生,而你认为这种瓶子需要出生。所以不存在“证明已经被证明的结论”。

  2. 我们认为这种瓶子不需要出生,因为它已经存在了。而“它已经存在”这个理由你也是承认的,所以不是“矛盾因”。


所以,数论提出了两种责难都是不成立的,那么自然也就没有清辩所提出的“佛护没有驳斥对方对自己提出的责难”的问题。


那么对于有些只承认“显现”“不显现”的数论师而言,月称的反驳是否成立呢?

从所谓“不显现”的状态到“显现”的状态,和从“未出生”的状态到“出生”的状态,其实是相同的,这都是从“不能认知”到“能认知”的状态。所以“显现”和“出生”只不过是同义词而已。


由此,清辩所提出的前两种对佛护的批判都是不成立的。


——我是辩论分隔线——


数论派哲学的特点之一是“因中有果”,也就是一个事物在它的条件中已经包含了它自身。比如一粒种子中其实早已经有了大树,但此时的大树尚未显现,而需要通过“出生、成长”这个过程来使其显现出来。这种观点乍听起来很可笑,种子中怎么会有大树呢?然而,有相当多的佛教徒认为“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只不过现在心中的佛还没有显现,而修行这个过程只不过是将原本存在佛显现了出来而已。”这种观点和“种子里有大树”的观点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?这种“本觉”“本来是佛”的想法,实际上和正统的佛教理论相差了十万八千里。龙树在《中论》正文第一句说的就是“诸法不自生”,这正是对这种错误观点的直接批判。“本来是佛”的错误在于:


  1. 假如“本来是佛”的话,那么再去修行成佛就是没有意义的——早已经是佛了,还要修行干什么。

  2. 如果已经是佛了还要修行,那么这个修行就是无止境的,因为如果佛还要修行,那么将来成了佛以后还是要继续修行下去。

  3. 如果众生本来是佛,只不过被无明迷住了慧眼,那成佛就是没有意义的——已经成佛的人还会被迷,那成不成佛又有什么区别呢?


所以,“本来是佛”的说法实际上是对佛教本身的极大伤害。有些时候我们学习其他宗教、哲学的说法,反而能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身。当我们看到祖师大德曾经严厉批判这些错误学说的时候,我们应当看一看自己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错误呢?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往期回顾:


4 次查看0 則留言
文章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