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狱如梦:《中论·明句释》梵藏对读及汉译(第16次)
凡夫的人生,犹如一场大梦。在这场梦中有喜有忧,然无一真实。从这场大梦中完全醒来的,唯有无上的觉者——佛陀。
凡夫的人生,犹如一场大梦。在这场梦中有喜有忧,然无一真实。从这场大梦中完全醒来的,唯有无上的觉者——佛陀。
许多中文的梵语教材中,习惯将梵语的第一格称为“主格”,第二格称为“业格/宾格”,等等。严格来说,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。
一切有为法虽然都是虚妄的,但仍然是有作用的,它既可以是杂染烦恼的因,也可以是清净解脱的因。
在佛教中,“法dharma”是一个高频词,几乎随处可见。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多义词,佛经中提到的这些“法”,它们的含义各有不同。
在密教的仪轨中常会出现“十二天众”,他们本来是印度教的天神,被佛教收编为护法,护持十方(四方、四隅、上、下),再加上日神与月神,于是就成为了十二天。
佛经中有时说“有生有灭”,有时说“不生不灭”,这并不是因为佛说的话自相矛盾,而是由于佛陀因机设教,针对不同的众生宣说对他们最为有利的内容。因此,后人在阅读这些佛经的时候,就要了解到底哪些是实说(了义),哪些是权说(不了义)。
印度历史上有两大文豪,一位是迦梨陀娑(Kālidasa),一位是马鸣(Aśvaghoṣa)。他们在古代印度的地位,差不多相当于我们的李白与杜甫。
印欧古典文明中,经常提到物质世界是由四大元素构成的。它们是:地、水、火、风。但佛教对此有着特殊的解释。了解四大种,对于修行又有什么帮助呢?
印度和中国都是极为强调“尊师重道”的国家,佛教中善财童子、常啼菩萨等依师的公案也被人们所津津乐道。今日恰逢毘舍佉月月圆,相传为佛陀降诞、成道、涅槃之日,愿以此颂礼赞一切天人导师、无上大师释迦牟尼佛!
佛经里明明说有生又有灭,怎么龙树菩萨的《中论》里说“不生亦不灭”呢?
童鞋们,盆友们,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? 没文化,是会被老婆/老公鄙视的。 明天是五四青年节,让我们都来争当有文化的年轻人吧! (怎么才能显得有文化?学梵语呀!)
假如事物可以从“他者”生,那么会有两种过失:1.从同样的条件,会产生一切事物。2.同样的事物,会从一切条件中产生。
几乎所有佛教徒都知道“三宝”是佛、法、僧,但若继续追问“什么是佛”“什么是法”“什么僧”,那么大概大部分佛教徒都无法给出准确的定义。在佛教传统中,对三宝的定义一般有两种:以毗婆沙宗为代表的小乘佛教中的定义,以及大乘佛教中的定义。
我们在和别人争论某件事时,往往处于一种“鸡同鸭讲”的状态。我们说的是一回事,而对方说的却是另一回事。
从《入阿毗达磨》开始学习,能够了解佛法的基本框架。然后阅读说一切有部和其他部派的佛教三藏典籍,进而阅读大乘佛教的广大经论,这样对于全部佛法的脉络就不会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。